车标一串字母el开头的是什么车?
日产Elgrand,这款车中文名字叫君爵
君爵总共有四代车型,第一代车型只在日本本土销售,第二代车型才引入到海外市场以及港澳台地区等,第三代车型更是引入到北美市场销售,不过在北美市场君爵并不叫Elgrand,
而是Quest(国内贵士),这点也可以看出贵士和君爵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这种关系就好像丰田的埃尔法和威尔法。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谢邀,我是爱历史的老猫
其实士兵功勋制度最早还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确立了士兵得军爵制度,这也为后来秦军强大的战斗力跟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那么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是怎样计算的呢?
先秦时期,普通士兵都是靠战场上的斩首数来确定功勋的,一首升一爵。商鞅为了避免君爵过多而做出规定规定,当士兵升至***爵位时,会担任基层军官,而之后要想升官升爵就有这最低斩首数量了。简单说就是他的队伍(一般不到百人),全队要砍至少33个首级,他们军队之中的军官才能升一爵,士兵还是靠人头数,为防止军官抢功,禁止百将、屯长割首(只有士兵斩首才算)。
按照这样以此类推。但不是每个士卒都能在阵亡前杀敌计功,万一有的士兵贪生怕死怎么办呢?商鞅还设立了秦军的敢死部队,凡是加入敢死部队的君爵不但提升飞速,他生前获得的爵位后世子孙还可以继承。对秦人家庭而言,用一个人的性命,为子孙博取爵位,无疑是值得的。汉承秦制,汉朝也有着军爵制度,大体上跟秦国相似。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王朝得更迭,军功制度也出现了变化,有一些时期,古人也以割耳、鼻、头皮替代首级计功,但不可避免带来更大规模的杀良冒功,甚至***老人、妇女、儿童,所以历朝历代,还是以首级功为主,至少可以避免***妇孺。杀良不可避免,所以军队达不到盈论,大小军官,皆有处罚。
中国历史上的军功爵制度起始于先秦时期的战国,士兵和将领们在战场上打了胜仗按照首级和战争的整个胜败来计算功勋的。
战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大国都有各自的军功爵位制度,普通的士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军功,一步步登上将军的位置。秦昭襄王时,大力推行军功爵制度。著名的战神“白起”就是从士兵一步步成为大将军的。(汉军功爵位图,基本承袭了秦朝的规定,略有变动)
依照战国时期各国的军功爵位制度,士兵和将军们的战争功勋遵守以下三个大原则:
第一,以斩获首级为军爵的基础。
这一以敌人首级为军功的标准自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士兵们的军功就要看斩获的首级(有时用耳朵、鼻子来规定,首级太重而且***过多时适用)数量来封爵的。先秦时期,士兵斩获对方带有甲胄的士兵首级可以为一个功勋点,如果斩获将军的首级,一般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分享这一军功了。
譬如,项羽战死之后,汉军几百人将项羽的尸体进行了分割,各自获得不同等级的爵位;蒙古、南宋共同消灭金朝之后,金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完颜守绪把自己的尸体焚烧,宋军和蒙古军看到之后也对他的尸体进行了疯抢,目的就是军功,不但士兵有功勋,将领们也有功勋。
士兵们获得的首级达到一定数量时,士兵的爵位就会提拔了,逐渐上行,军功越多获得的提拔也就越多。(古代战争图,以首级多少论战功)
历史上也有很多杀良冒功的例子,将普通民众斩杀,他们的首级用来充当军功,可以抵消战争中士兵的阵亡或者城池的丢失罪过,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第二,军官的封赏要比士兵的封赏高。
譬如将军手下的士兵斩获了对方将领的首级,该士兵有很大的封赏,但是直属的上级领导也有封赏,而且封赏要比立功的士兵要大而且多,这是军中的规定,虽然不同的历史朝代各有不同,基本原则是不会变的。
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在各个朝代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区别,不便一概而论。不过首个最系统、最完善的军功制起源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并成为后世相关制度的基础,这里就聊聊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
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
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
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
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
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得到,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
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
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
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
秦朝士兵的加官进爵之路是以军功勋的大小做为依据,而军功勋是以斩杀敌人的多少来计算的。
那么怎么知道士兵的军功勋是多少呢?
秦朝将领们用敌方的人头作为衡量一个士兵的军功。
士兵们在战场上将敌人杀死后,会把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挂在自己腰上或者直接用手提着,头颅的数量,会被专门的官员给记下来,这些数据就是他们以后加官进爵的凭据。
首先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就能赐爵一级,杀的人越多爵位越高。能杀一个军官,那么赐爵一级,土地和宅院都有赏赐,军官的地位不同赏赐也不同。军官不以***而计功,要看所率领的部队整体杀敌数,且杀敌人数必须要大于自己损失的人数。高级军官作战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比如攻城战必须要斩首八千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战功来赏赐,但是如果达不到标准那就要被罚
但也时常发生“杀良冒功(用百姓的首级冒充敌人的)的恶行。 为防范“杀良冒功”,秦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制度。比如上交的首级要带有颈部的喉结,防止用妇女和小孩的冒充;首级上交后要由军官、士兵乃至俘虏检查三天后才能纪录军功等。秦朝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最大地降低了军官士兵“杀良冒功”的可能性。使秦军“杀良冒功”的现象比之后的朝代少很多。
由于头颅质量体积过大,士兵在战场上携带行动不变,影响战斗力。后来就用统计耳朵数量。士兵杀敌后,就会把他的左边或者右边耳朵(根据战前规定)割下来,放在挂在腰上的皮囊之中,这会被己方的督战队发现并作证,等到上报的时候,由专门负责统计的文官记录军功。这样就很少出错。
那么攻城时士兵的军功怎么计算呢?在攻城的时候,一个军队通常都是分成许多个小梯队,打头阵的士兵们只负责攻上城墙,但不计算他们杀掉的人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即攻城又同时杀敌,难度太大。如果能活下来,会有丰厚的奖励并且还能够晋升;如果不幸死去,家人会得到足够度过他们一生的补助金,对于后面的小队,是与先锋小队衔接,看他们的攻打进程,同时做他们的后援。
当前面的小队被击垮后,后面的小队就紧接着他们向上进攻。这种攻城的任务是极度危险,如果前面小队中有人退缩,就会被后面的替补人员给杀掉。所以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这种攻城战,基本上是以杀死的敌军总数来计算,功劳是平均分配给各级军官以及基层士兵。